说说太师椅 椅,原本是指一种植物。《说文解字》注曰。"椅,梓也。椅梓浑言之也,"椅和梓虽有不同,但区别甚微,故而。"浑言之"。用"椅子"作为一种坐具的名称,较早地见于唐代,当时又称"倚子"。至五代及两来。随着垂足而坐的生活习惯的普遍,椅子的品种及其装饰日渐丰富,但主要式样还是前后两腿交叉,交接点做轴并且可以折叠的有扶手的交椅。椅面编织成软屉,其扶手自椅背顺延而下形成椅圈。这种式样在宋画《春游晚归图》中有描绘。
人们将特定的椅子称为"太师椅"是从宋代开始的。当时有个京官为奉承时任太师的大奸臣秦桧,特意在秦桧的交椅后背上加一个木制的荷叶形托首。此后仿效者颇多,遂名之为"太师椅"。到明人,这种交椅式太师椅因其结构复杂且有失牢固等局限性而被淘汰,取而代之的是形制宽大的圈椅。格面下四足落地。加装开板和底怅;椅面以上的背面板已变成适合人体椎骨曲线的"S"形,椅圈绝大多数已不再有托首,只是自后背至扶手顺延成一体,坐在上面,不仅肘部有所倚托,肘部至肩膀也可以得到支撑,使人感到更加舒适。明代沈德特《万历野获编》中有"桮棬前者"的记载,"撑"即是曲术制成的棬,在这里就是形容圆形椅圈。该书还说"椅之有杯联前者;名太师椅"。当时在江南甚至把圈椅作为长辈的专用坐具之一加以推崇。其简洁而流畅的造型更加具有稳定性和科学性,加上明代留椅多为材质珍贵、纹理自然优美的黄花梨木制成,故而为后人所重视和珍爱。这一时期,只是偶尔有人称圈椅为太师椅。大多数情况,太师椅这一名称似乎被人们淡忘了,也许是因为秦桧这一大奸臣早已为人们所不齿了罢。 清代太师椅的用料材质较多,如花梨、紫檀、红木、铁梨、鸡翅木等,装饰题材也很丰富,如龙凤题材、福寿题材等。清中期以后又有拐子龙、灵芝头等做法。制作甚至可以集雕、嵌、彩绘、描金等工艺于一体。很多纹饰的映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如松鹤延年、吉祥如意、吉庆有余、富贵和平等。 "太师椅"是我国唯一以官衔命名的家具,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仿制和陈设,当然难免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实用需求,但也足以说明这一有近年千历史的古典家具的生命力了。
|